政讯通中心

  • 欢迎访问质量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打假动态

加强微短剧片名审核,及时纠偏不良倾向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消费者权益保护服务中心 作者:佚名时间:2024-12-30

  原标题:加强微短剧片名审核,及时纠偏不良倾向

  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司发布管理提示(加强微短剧片名审核),对微短剧片名出现的不良倾向进行及时纠偏,并在导向、体例、艺术等方面提出新要求。

  今年6月,《关于微短剧备案最新工作提示》正式实施,其中明确要求落实行业监管责任、属地管理责任、平台主体责任,对微短剧实行“分类分层审核”。自此,短剧整体内容质量不断攀升,不少“重点微短剧”更是以形象生动、内涵丰富的片名,激发用户对片名和剧情的双重愉悦。

  然而,由平台负责自审的部分“其他微短剧”,在片名使用上仍存在过度夸张、恶俗等问题。这些片名以博眼球、赚流量为首要目标,全然不顾艺术审美与社会导向,甚至打着擦边球吸引观众点进去一探究竟,这不仅拉低了行业整体形象,更污染了网络生态。本次发布的管理提示,正是剑指微短剧片名乱象,其中还特别指出,“小程序类微短剧为刻意追求投流效果,片名问题尤为严重,必须严加整治。”

  片名可谓是作品的“脸面”,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从导向的角度来看,一个恰当、正面的片名应体现一定的思想深度,积极传递主流价值观。从体例规范上看,片名应尽量关联剧情内容,避免使用过度冗长和口语化的表述,让受众“摸不着头脑”。在审美方面,需合理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片名的艺术性,绝不能滥用谐音、夸张等恶搞手法。

  作为连接创作者与观众的桥梁纽带,网络视听平台肩负着重要的审核责任,必须积极发挥自身作用,用规范的片名审核制度有效过滤掉那些低俗劣质的文化“噪声”,为观众提供一个清朗纯净的文化视听环境,引导观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与价值取向。

  要看到,严加整治片名乱象并非是束缚微短剧的创作手脚,而是为其指引更广阔、更健康的发展方向。这也提醒着创作者和从业者:作为微短剧创作的源头活水,应将精力更多地放在创作上,注重作品的品质和内涵。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5.76亿人,占整体网民的52.4%。在微短剧盛行的当下,它不应只是短暂的娱乐消遣,而应成为传递主流价值观、提升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推动微短剧行业朝着“微而不弱、短而不浅、剧有品质”的方向不断前行,加强微短剧片名审核正当其时。(春分)

  


原文链接:http://www.nmg315.com.cn/news/346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质量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质量法治网 fzw.xfznw.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8924号-32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