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袁文华在《中国青年研究》撰文指出:青年在追逐、消费和引领国潮的同时,也通过“为情怀买单”来确立和表达自己的家国情怀。其中,国货、国风、潮品、消费分别被赋予象征意义并成为青年群体确立和彰显国家认同的重要表征。
1.意义赋予:国货成为爱国主义象征物。从服饰到美妆、从家居用品到文创产品、从食物饮品到科技产品,融合了中国文化元素和现代设计手法的国货潮流所折射出来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不仅赋予了国货消费以极强的道德感—高品质国货潮牌成为青年爱国情感的具象化载体。在这样的消费文化语境里,国货消费作为消费文化泛政治化过程中的象征符号与现世关怀,充分彰显着青年群体认同和偏爱“中国制造”的集体心态。
2.符号赋权:国风成为文化审美风向标。国潮消费之所以成为流行风尚,追根溯源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青年群体高品质的精神需求、时尚的圈层文化、个性化的审美取向息息相关。所以我们能够看到,国潮是多种符号在消费领域的统一和再现,如民族图腾式标记的民族符号、中国国家形象和发展成就的象征符号、传统文化和现代时尚融合的潮流符号。
3.科技赋能:潮品成为中国创造新注脚。近年来,中国国潮消费已经由老字号焕新、国货新升级的1.0阶段以及品牌化运营、新消费崛起的2.0阶段,逐步迈向了“文化+科技”双轮驱动的3.0阶段。在更具文化特征、媒介融合和科技赋能的国潮3.0时代,利用现代科技与现代审美在产品设计上融合国风元素和传统文化符号,不仅更好地满足了青年群体重品牌与品质、重服务与享受、重个性与体验的消费需求,也进一步助推了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转型升级。
4.仪式赋意:消费成为集体狂欢宣泄口。在当代中国社会,消费仪式的典型特征和象征意义已经逐步在某些国潮消费行为中得以体现。除了日常生活中“礼俗热”“过节热”“纪念日热”“打卡热”昭示着青年群体对仪式和仪式感的强烈关注,数字平台中“新中式”“汉服热”“文化联名”“国风手办”“围炉煮茶”等仪式性表达也成为青年群体展示自我的符号象征。在一场场国潮消费的文化进阶和集体狂欢中,青年群体通过消费“国”的仪式明确自我身份、建立民族归属和文化认同;通过消费“潮”的仪式表达自我、强调个性、彰显身份。(文新 辑)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质量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质量法治网 fzw.xfznw.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