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 欢迎访问质量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记者调查

暑期“违规”补课调查:学校老师暗地开班,培训机构“超前教学”

来源:广东消委网 作者:佚名时间:2024-08-06

  经历了一学期大考小考的孩子们,本以为暑期可以略微喘口气,然而等待他们的却是更加汹涌的补课浪潮。教育部门三令五申,禁止中小学校利用寒暑假组织集体补课,禁止在职教师校外有偿补课,禁止校外培训机构超前超标教学,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违规补课依然在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补课风气依然盛行不衰。

  

  假“研修”真“补课” 跟教育部门“躲猫猫”

  

  教育部门规定,公办学校不得在寒暑假组织学生集体补课。然而,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校内补习班竟顶风而上。家长称,因为今年初高中升学率位居武汉市倒数位次,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部门认为教学成果是靠“时间+汗水”拼出来的,强制要求老师在暑假补课。

  

  武汉一位家长提供的截图显示,开发区一初中本部和官士墩校区的暑假补课通知和课程表,早上7点20分到校,下午5点多放学,一天九节课。

  

  一位九年级学生告诉记者,放假以后,学校组织他们全班补了10天课,实际上就是提前学了下学期的主要课程,8月份还会补课,但是学校发的告家长书上,却称为“暑期体验与研修”,时间为4天。

  

  “课上不讲课后讲,免费不讲收费讲。”武汉的一位家长气愤地说,“课堂不讲重点,课后强制收费补课。”据反映,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初中的在职老师联合周边高中老师利用节假日在水木清华社区、以及三牛中学对面的小区开设培训班。

  

  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禁而不绝

  

  公办学校在职教师利用寒暑期给学生有偿补课是教育部门明令禁止的。前不久,广东省教育厅查处了4起教师有偿补课案例,并向全省通报;去年底,沈阳严查在职教师违规补课,6名教师被处理,退费37.5万元。

  

  然而随着暑假的到来,仍然有老师暗地里进行有偿补课。一位广州某中学的老师告诉记者,身边一直有老师在校外补课,与他同校的一位数学老师,一对一补课每小时600元。

  

  湖北荆州某高中老师普遍利用暑期时间补课。一位家长说,补课20天每名学生收16000元,4位老师每人可以收入近8万元。家住宁波某小区的一位退休老师向记者算起了一笔账,说她所住的小区有个老师租房子补课,开两个班,每个课时100元,两班倒,一个假期可以挣100万元。

  

  武汉一位家长说,暑假横竖都要补课,与其把钱交给培训机构,不如付给自己孩子的老师踏实,而且老师补课的效果更有保障。

  

  线上+线下 培训机构助推“超前学”

  

  日前刚出台的《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和去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都明确规定,校外培训,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不能超标超前培训。然而记者采访发现,超标超前培训的情况仍然普遍。

  

  无论是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的孩子,“超前学”都是家长把孩子送培训班的主要目的。

  

  广州张女士的女儿今年9月将上小学一年级。一直没有给女儿报过任何培训班的她,在这个暑假动摇了。“听说学前没有学过拼音的话,孩子一年级会比较吃力,身边同龄的孩子不仅拼音早就会了,连字都认了好几千了。所以我给孩子暑假报了幼小衔接班,主要是希望她一年级能跟得上。”她说。

  

  上海一位女儿即将进入初三的陈女士无奈地说:“既有大班课等线下课程‘正餐’,也有物理网课等作为‘点心’,一个暑假全部排满。初二学物理,初三学化学,我女儿初二开始背高中词汇被辅导老师说太晚了。”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范先佐说,培训市场始终热度不减,一方面在于应试教育的病灶,另一方面是许多家长实行的是“着急”式教育。专家建议,要杜绝假期违规补课,一纸禁令远远不够,要家庭、学校、教育部门和社会都切实负起责任来,消除家长顾虑,转变家长观念,用丰富多彩、有益身心的活动充实孩子的暑假生活,引导孩子假期生活和教育市场良性发展。(来源:新华网

  


原文链接:https://www.gdcc315.cn/html/web/xfdc1/5070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质量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质量法治网 fzw.xfznw.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8924号-32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