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 张文章)最近是企业复工复产的高峰期,然而复工复产、疫情防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复工复产面临许多困难和担忧:员工食堂就餐怎么才安全?商事办理如何才简便?企业赶工,设备运作如何跟进?别担心,福建省市场监管局早帮企业想好了,及时推出6方面16条服务措施,全力支持推动生产企业复产、重点项目复工。并呼吁相关企业大胆开门复产,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补回来。
复工怎么吃饭 筑防线
随着复工复产高峰期临近,集体用餐需求显著增加,为深入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防范群体性聚餐可能引发的风险,福建省市场监管部门牵头整合美团、饿了么等网络订餐平台和餐饮企业搭建疫情期间集体用餐配送服务平台,在保供应、保质量、强信心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福州市台江区对复工企业食堂卫生状况进行检查,严查食材进货来源,要求分时段分餐制,避免扎堆就餐。同时严格环境消杀,下发《预防性消毒工作手册》,督促农贸市场、超市、餐饮店、非星级酒店严格落实清洁消毒制度,每日开市前、收市后全面消毒,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设施设备消毒频次。规范网络外卖平台经营,推行无接触配送。
厦门市集美区杏林市场监管所严把三关,做好小餐饮复工安全。复工前,申请报备关。全面摸排掌握辖区小餐饮数据库,通过电话、微信等,向2571家餐饮经营者详细告知复工标准,督促餐饮单位在恢复营业前,提前向市场监管部门报备。复工时,现场检查关。收到经营者报备后,执法人员按照网格划分及时到现场检查,对从人员健康状况、体温检测、场所消杀、库存食材清理等各方面进行详细指导和严格把关。复工后,日常监督关。通过网格员每日现场巡查、微信宣传、发动社区群众举报等方式,做好已复工小餐饮的日常监督。
泉州市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外卖订餐平台监管,在疫情防控期间全面实行无接触送餐;鼓励入网餐饮单位使用食安封签,避免送餐过程二次污染;指导公司选择证照齐全、供餐资质和能力符合要求的单位订餐,并设立专门接收台,实行不见面取餐;鼓励企业发动交通方便的员工回家用餐,或自带餐食解决用餐问题,进一步减少办公场所用餐时段的人员密度和出入频次。
莆田市荔城区已形成市场、超市、餐饮、药店常态化监管模式,持续提示餐饮服务单位转变经营思路,采取打包、外卖、分餐配送等非堂食堂聚的经营模式,避免人群聚集传播风险;有效督促市场开办者及档口经营者自律经营,严格落实禁止野生动物交易要求,建立健全索证索票、进货查验等制度,切实做好食品快检及公示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溯源、早处置,有效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备案申请怎么审批 特事特办
为全面有效防控疫情,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切实提供便捷优质的企业注销及商事登记服务,福建省市场监管部门为企业提供足不出户的网上办服务。
福州市高新区市场监管部门开启企业复工复产网上办,利用钉钉App在线受理企业复工申请,开展不见面服务。对企业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对于符合高新区复工要求的予以备案。全面推行自主年报制度,通过微信、电话、短信等方式指导企业依法履行信息公示义务,激活更多企业投入生产经营,避免信用受损。
漳州市长泰县市场监管局为有效减少人员聚集,暂停窗口现场服务,全面推行网上办、掌上办、邮寄办、预约办审批服务模式,并公示了窗口咨询电话。对于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需要的紧急业务,立足职能,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着力打通抗疫审批最后一公里。
莆田市荔城区市场监管部门充分依托网上办、掌上办、寄递办、预约办等有效手段,为市场主体提供零见面、零跑腿、零成本的高效优质服务,进一步压减登记注册环节、时间和成本。对生产企业转产生产口罩、防护服等应急物资的,简化生产资质审批程序,实行非要件容缺后补,对可通过数据共享获取的材料,不要求申请人重复提交。
三明市大田县市场监管局加码提速简化审批程序,推行非接触式的电子办照渠道,实行企业名称自由申报、企业设立网上办,同时积极引导群众通过网上预审+双向快递的方式寄送申请材料并领取证照和相关文书。深化个体工商户登记制度改革,针对需线下办证的特殊人群实现15分钟办证圈。
设备安全怎么保障 提供专业服务
为全面保障疫情期间和节后复工复产企业的特种设备安全,进一步落实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福建省市场监管部门对特种设备安全进行了专项检查。
厦门市集美区市场监管局第一时间采取微信监管工作群转发的宣传形式,督促相关责任单位严格落实责任制。聚焦公众聚集场所使用的特种设备和盛装极度或高度危害介质、易燃易爆介质的承压特种设备,采取科所联动的监管模式,围绕辖区复工复产企业、已开业的大型商场、楼座较多的居民小区、医院、地铁等主要场所加大巡查力度,重点查看在用电梯、锅炉、液氧储气罐等特种设备的检验报告、维保记录、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等情况。
泉州市市场监管局组织省特检院泉州分院和石化中心等两个特种设备检验单位,充分利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平台,全面排查受疫情影响需要检验的特种设备,主动电话逐家联系各使用单位,及时了解复产复工安排,为即将复产复工企业开辟绿色通道,确保企业顺利开工。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质量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质量法治网 fzw.xfznw.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