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 欢迎访问质量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提示警示

对“水果过度包装”不能听之任之

来源: 作者:时间:2020-01-14

  不光不能挑了,想多买点、少买点都不行,盒里装几个就只能买几个!记者走访发现,多家水果店都开始给过去散装的水果层层 穿衣:封上保鲜膜、装入塑料盒、套上塑料袋。过度包装的同时,老百姓购物也直呼不便。水果装盒风潮为何掀起?背后有啥逻辑?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据12月5日《北京晚报》报道)

  散装水果包装零售有其合理性,当然也有其弊端。比如,影响消费者对水果新鲜度的判断,可能出现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的现象。不过,在水果零售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消费者的选择会对盒装水果的品质形成钳制,同时,盒售不可能成为唯一的销售方式。

  真正的问题是,散装水果包装零售建立在便利消费的契合点之上出现的包装滥用。这与外卖的弊端如出一辙,根子还是消费便利与绿色环保、资源节约之间如何平衡的难题。环保与消费密不可分,消费根本还是消耗资源,包括有形的物资和无形的生态。这也要求消费关系需要承担起应有的环保责任,一方面有所节制,另一方面还得为其买单。

  然而,在现有的消费管理中,相应的限制还比较欠缺,例如,限塑令出台了10年变成了卖塑令。至于一次性用品的限制更缺乏体系性的规则,这也导致一次性包装在消费各个领域的泛滥,散装水果过度包装只是乱象之一。同时,无序过度消耗资源特别是环境资源的成本低廉。如,盒装水果一次性塑料盒、保鲜膜、塑料袋等,消费双方付出的只是不超过1元的制品费用,而处理这些垃圾的成本可能会是消费价格的几倍乃至更高。正因为缺乏消费中环保合理成本的责任设计,使得环保包装方式革新与材料替代缺乏内生动力。

  水果过度包装还是消费中的环保在裸奔。消费中的环保不能只是一种绿色的理念,停留于倡议层面,更应上升为消费的环保经济,予以有效的规范与调节。如针对过度包装乱象,除了制定更严格更全面的限塑、控塑法规之外,还应针对包装材料的运用,视不同材料的环保性质实行差别的税率,不环保的税率越高,反之越低乃至是零税率;实行垃圾有偿收费制度,对不可回收、无法降解的包装垃圾高收费。诸如此类,更精准地调节消费的选择,让环保成为重要的权重。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质量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质量法治网 fzw.xfznw.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8924号-32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